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海鸥教授 十三 (第7/8页)
结果每次吃完了都有许多留下来,当然没有打包这一说,显得有财气。在吃的上面,充分体现出中美两国的消费观念差异来。这些从小没有吃过苦的中国留学生们,从小在中国长大,耳濡目染,自然就养成了这种习惯。早年间丁一留学,看见台湾日本来的留学生就和现在眼前的这些大陆留学生是一个富裕感觉。那时大陆留学生寒碜,有一次他和月琴到一个香港人开的店里面去想买一只电饭锅,店小姐用香港英语吊吊地说你们买不起,嘴里咕噜了一句Reda,再也不理他们。 看着这些和自己同龄的人如此铺张,Brian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说:“在非洲有许多难民没有吃的,饿死了许多人。Shouldn’twastesomuch!” Judy也接过话头:“昨天我们还捐了许多food和衣服给教会救济穷人。” 兄妹俩很有自己的想法。听了自己孩子们的话,丁一很欣慰他们能够认识到节约,尽管他们从小生活富裕,不愁吃穿,教育良好。丁一突然想,如果自己当初回到了中国,孩子们还能这样吗,是不是也像其他桌子上的年轻人一样奢侈浪费摆阔。按说都是在中国家庭长大的,生活在太平洋两岸的年轻一代差别为何这幺巨大,价值观点大相庭径。中国以前不是这样的呀。丁一记得小时候吃饭饭粒调到了饭桌上,父亲一定让自己捡起来吃掉,不许浪费。那时粮食紧张,更何况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穷苦劳动人民没有得到解放。“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这是当时非常流行的标语口号。这些年轻人的父母年龄和自己差不多大,小时候应该接受同样的教育,那时大家都吃不饱,为何他们的孩子们如此铺张浪费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