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59章 背锅者萧瑀 (第1/6页)
作为一个后世人,孙享福太知道科举对于古代的影响了,好的,坏的,都有,它给了所有读书人希望,然而,却因为它的鼎盛,让这个民族丢失了很多东西。 汉唐的武风,正是因为科举的盛行,而逐渐消失。 读书人彻底的统治了这个民族的一切,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宋被元灭,明被清灭,让蛮夷统治了这个本应该雄霸于世的民族,让本应该快速的发展,进步的华夏文明,出现了短暂倒退。 根子的问题是什么?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说白了就是利益。 读了书,考了功名,就能做人上人,其它一切皆为下品,那大家还不死命的专研这玩意? 在孙享福看来,并不是这些古代人所钻研的儒家学说有多毒害人,毕竟,真正做到了儒学里面所提倡的正确思想的人,差不多都是对古代国家有积极作用的人。 毒点就在,科举,它只是让会读书的人做了人上人。 而会读书的人,却未必是会做事的人,而国家最需要的,却是会做事的人。 在这个地方官能主导地方上大多数事情的时代,一个会做事的主官和一个只会读书,不会做事的主官当政,起到的效果是天差地别的。 孙享福认为,科举的目的既然是为了朝廷选官,那就应该选国家需要的官。 会做事,也不能体会在脑袋里有多少策略上,赵括这样纸上谈兵的人,要是当了政,只会误国。 而古代读书人的实干能力往往都较差,因为他们为了读好书,放弃了很多其它方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