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月_大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戏 (第2/6页)

请了记者和各界名流,第二天才是舆论的中心,真正懂戏的老白相们,有一部分是昨天听完了,意犹未尽,为求白相的内容有理有据,因此今天又来听。听见这一口清响,心中一振,他们昨天没有听见这个笛子,是戏临时改了、还是又请了什么人来助阵?都止住手里的茶水瓜子,翘首看望。

    这一眼看过去,登时心神舒畅!

    凡善于观戏的人,尤其是听昆曲,都知道它和京剧有一点差别,就是昆要载歌载舞,脚步是否按拍,身段是否合乎曲律,这些都考量伶人的天赋和功底。他们瞧见那个碧青的少女飘曳而来,两步一迈,就知这人绝于此道,是天分和苦功都有十成,英才中的精英。笛子的旋律不似鼓点,笛子是散漫为上、要逍遥俊逸,忽快忽慢、忽紧忽急,才有凌霄清音的美感,所以笛子的拍子难按、难扣,寻常戏子不过随乐而舞——刚才那个西施就是。

    此时这个不认得的刺旦,却是拍拍节节都按在点上,连她脚上的绒球也会按拍的,笛声颤动,他头上的绢花也颤,笛声舒展,他腰肢手臂无不舒展,背向观众行来这么一段,实属炫技,伶人和笛师一同炫技——是要多么好的中气才能吹这样的满口笛?一口气吹下来,居然不闻他换气,那青衣少女也是炫技,连绵不绝地碎步缓急应乐,人像是假的,由风花雪月构成,笛声托着他走,他是这段笛音的一个具象的表征。

    然后鼓也起来了,轻柔的鼓点,所成的拍子更多,他也能从容应对,他身上没有一件东西是不能按拍的,你想不出他怎么有这么多的sao办法去把音乐的旋律表现出来,两声鼓里夹着一声笛,就问你要怎么去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