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二百三十四章 杨荣初显峥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四章 杨荣初显峥嵘 (第1/6页)

    战争是一种手段,服务于政治,服务于大局。

    若脱离政治与大局,单独去论战争,其职位与成就,多只能止步于将领,无法成为真正的统帅。

    统帅所虑,绝非一城一池得失,而是全局全域。

    朱棣力主出兵,便是从大明南部边疆、西南边疆安稳来考虑。

    杨荣不是朱棣,不是职业军人,没有天才的战场指挥能力,但他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全局观与谋断力。

    面对兵部尚书、中军都督府府事等人的驳斥,杨荣坚定着自己的看法,肃然道:“臣之所想,理由在七,还请容臣禀说清楚,再作评判。”

    朱允炆眉头一抬,好家伙,杨荣这是要露峥嵘啊,七条理由,足以证明其心中已有计较。

    “讲来!”

    朱允炆期待地看着杨荣。

    杨荣从袖子里拿出了一张折叠的纸,展开之后,是一幅简画的大明舆图,舆图北部重镇,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南面明显空了许多,只有寥寥几笔。

    “皇上,各位大人,我大明边防重在北部,以御蒙古部落南下。然回望洪武朝,南部边疆并不安稳。洪武三年,广西阳山县山民十万余反,洪武十四年,广州的曹真和苏文卿等叛乱,洪武十五年,广东铲平王叛乱,洪武二十八年,广西瑶壮叛乱。”

    “此间种种,祸乱难平,朝廷大军虽屡次平叛,终无法解决根本。臣以为,发兵安南,设安南郡,不仅有助戡乱地方,遏乱民之心,亦可借此机会,调整大明军务部署,改八分北、二分南为七分北、三分南。以稳帝国南方,此为一。”

    听闻杨荣之话,朱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