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三百一十四章 添把柴,浇点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四章 添把柴,浇点油 (第1/6页)

    火器发展了千余年,花样变了不少,但总体来说,更新换代的速度比乌龟还慢。

    乌龟一千年都成王八了,火器一千年还是那个火器,只是模样改变了一点,威力似乎依旧。

    这也不能完全怪“匠人”不用心,实在是古代没有什么科研环境,大家都讲礼,要循规蹈矩,要墨守成规,要关起门来造东西,还要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

    即使是天才发明了新鲜玩意,说不定还被上级给抽一顿,再骂骂咧咧两句:“你以为你是谁,能超过老祖宗?”

    说研究有错,创新有罪是夸张了一些,但研究没有奖励,创新没有好下场,属实是真。

    所以匠人宁愿重复再重复地批量制造,也不愿意花脑子去思考为啥这样制造,能不能改进。

    费力不讨好的事,没几个人愿意去做。

    当然,制约创新的因素很多,教育也是一个大问题,这个时代没有物理学,没有化学,他们所凭借的,只是经验的积累,实践的突破。

    而积累是需要时间的,万一某位寿命又短,积累到半路挂了,自己没什么学问,写不了书,那就只能交给后来人从头积累了……

    形不成持续的研究,是个悲哀。

    朱允炆对于大明的火器是很不满意的,火铳就一铁桶,没有正规的子弹也就罢了,也不至于拿石子、废铁当子弹吧……

    必须打造铅弹或纯铁子弹。

    还有火炮,让很多人无法相信的是,明代初期的火炮多数是安装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