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99章:杨广第三次西征,姬昌李嗣源割据 (第4/6页)
之仇,自然不可能投降大秦这个仇人。 投降这条路被彻底堵死,杨广又看不到任何报仇的希望,又不想隋国被大秦灭掉,而为了给隋国留条后路,于是就盯上了西域这片地界。 杨广深知一旦大秦伐隋的话,隋国不可能守住西凉和海州,而西域的环境虽然差了点,但有丝绸之路在,却是一点都不穷,而且还没有太强的势力存在。 隋国若能将所有势力都灭掉,并将其整合起来的话,同样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就算没了西凉和海州,也依旧是一方强大的势力。 至于大秦会不会又盯上西域?那就是之后的事了,现在考虑还太早了点。 杨广连眼前的事都快顾不上了,又哪里还会考虑以后的事,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隋国对于是否征讨西域,内部的分歧也很大。 以杨爽为首的激进派,认为柿子捡软的捏,在打不过大秦的情况下,出兵西域好处大于坏处,所偶一支持出兵讨伐西域。 以杨素为首的保守派,则认为前两次征讨都未能尽灭西域诸国,足可见西域并不是软柿子,而且西中原才是重中之重,大秦也未必将全部力量都投入到中原。 在这个时候出兵西域的话,万一中原发生变局,隋国就算是想参与也来不及。 所以,以杨素为首的保守派,反对再出兵西域,认为应该在观望上一段时间才保险。 杨素虽领军连灭了西域九国,并将打下了的领地,设立为天山、伊州、高昌三郡,却依旧对西域的化外之地不甚看重。 杨素觉得东方才是世界中心,一旦隋国重心向西转移的话,这辈子恐怕都打不回来了,所以极为反对杨广在这个时候征西。 隋国内部两派的主张,不能说谁对谁错,只能说是两种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