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_五百七十九章 落实工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五百七十九章 落实工作 (第1/4页)

    所谓宋体字并不准确。

    宋体字是宋朝发明的,但普遍应用都是在明朝刻版上。

    宋代的刻匠刻的都是楷书,越好的刻匠其书法刻法便是越好。

    好似章越刻章一般,如今在京师的士大夫手中可谓是一章难求。

    但明朝雕版都是统一的宋体字,故而明朝士大夫就很推崇宋刻本,认为明朝流行的宋体字的刻书千篇一律,丢掉了刻书的美感。

    对章越而言,问题是一样的,讲究个性就无法讲究效率。

    宋体字有一个特点是‘横细竖粗’,为啥呢?因为制作刻版的木头都是竖着劈的。

    刻字的‘竖’是顺着木头纹理往下刻的时候比较容易,但往横着刻的时候就比较费功夫。

    因此宋体字不追求楷体的美观,最大的讲究刻字的效率,讲究效率的好处是什么?就是可以降低成本。

    宋朝一本六七万字的书要两三贯,明朝六七十万字的书要二三两。从书籍一事来看,便知在宋朝普及全民教育,是很困难的。

    故而宋朝的寒门,是士族旁支,到了明朝已经有贫民阶层,自称寒门了。

    不过,往上几千年大家都是炎黄之后,说是寒门也对。

    但是无法普及全民教育,也不等于士族阶层就不差钱了。

    唐朝一位藏书极多宰相就有首诗,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卖及借人为不孝。

    因为书籍很贵重,故而都不喜欢借书给别人,子孙将书借给别人都背上不孝的名义。

    章越还记得当初借书读,最少要提两壶酒去别人家,别人才肯借给你。

    刘监丞给章越寻刻匠不是他们刻的不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