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农家子的科举路 第80节 (第2/7页)
一的徒弟,余枕苗便不掩饰自己的困意,脚步沉重,让他好好搀扶着。 “老师去过那儿?”何似飞惊讶。 如果画在地图上,牧高镇上河村不仅是木沧县的‘边边角角’,还是行山府,乃至整个绥州的边边角角。 “老夫年少时啊,可没你小子这么沉稳踏实,当时我们上午在学堂。” 第104章 一般情况下, 年长者同少年人说起自己的‘少年时’,总会带着深切的怀念和淡淡的惆怅。 遑论余明函已七十有四,同何似飞的年岁差了整整一甲子, 便总是不太喜欢同少年人讲自己的少年时。 但此刻,听着少年人用满是惊讶的语气,余明函感觉身体好像来了劲儿,道:“我那个学堂距离牧高村多远啊, 更别提还得爬山,年纪再大点听着这么长的路就闻之生畏, 也就那会儿精力充沛,下学堂后把书篮一放,揣俩米糕,就跟伙伴往山那儿跑。” 何似飞完全想象不出老师年少时撒腿就跑的样子。 他所听到的余明函, 是连中三元名满天下的才俊,是在政权迭代中三起三落的名士, 这两者无论哪个, 都跟‘撂下书篮, 揣俩米糕, 撒腿就跑’扯不上干系。 “怎么,忽然提起这个?”余明函疑惑。 何似飞听了老师的‘少年事’,心中‘行路难’的困顿郁结消散了些,笑着道:“再过十来天就到重阳, 学生想请老师去家中做客,还可一同登高远眺。” 余明函这年岁, 他的好友一般都入了土, 他的家人则在当年他风光时全部搬去京城,在他落魄时同他划清界限。 他已经忘了多少年没过这重阳节了。 ——往常似飞也邀请过他, 但他以‘登山太累,你们几个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