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成靖康之耻后的帝姬 第96节 (第3/8页)
,一下软倒在了案桌上。只将私盐充公,这点损失,对他来说真是小事。 姜醉眉看到王季瘫倒在案桌上,缓缓道:“以后兴庆府不会缺盐,全大宋都不会缺。除了盐池的青盐白盐,荣州的井盐,靠海的海盐......” 眼下的海盐,还得用柴火煮。用柴太多,产量低,本钱高,很不划算。 她想到赵寰说,在离燕京不远的界河,那边靠海。加上辽阳府,莱州,密州靠海之地,都可以如井盐那般晒盐。 若是能晒盐,盐量增加,盐的价钱与品相好坏,就无需过多cao心, 盐的利,向来引得无数人觊觎眼红。哪怕会被抄家砍头,也拦不住人前赴后继去争抢。 以后这一块能稳定下来,姜醉眉只一想,就激动不已,声音拔高了几分:“盐引会增多,且由衙门统一核价。超过核价上限的铺子,取消盐引,按律重罚。” 王季刚缓过气,又眼前一黑。 多发放盐引,卖盐的就多了,竞争激烈。百姓缺不了盐,却也不能拿来当饭吃。朝廷再定价,衙门核查得严格,这价钱上就很难做文章,私盐也没了优势。 端看朝廷的做法,并非想靠着盐赚大钱。而是细水长流,将其控制在中枢,百姓能吃得起盐,官员难以伸手。 晒盐煮盐都不易,姜醉眉说的海盐,辛辛苦苦煮一大锅海水,能得几颗盐。 盐终是赚钱买卖,就算少一些,也远比其他买卖得利丰厚。 王季这般一想,又打起了精神,盘算起要拿多少盐引了。 “至于皮毛羊rou枸杞。”姜醉眉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