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00年当学霸_分卷阅读47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476 (第4/4页)

离必须足够近,基本超过10厘米就没戏了,所以电磁感应的无线充电技术更多被视为一种“接触式无线充电”。也就是虽然没有电线的束缚,但是却有距离的制约。微波谐振充电方式倒是距离可以比较远,但是能耗却大得惊人,所以除非是土豪家,否则用这个充电基本能被电费弄哭。

    除了这两家之外,剩下两家的优点明显,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好在这些缺点都是可以修补的。比如电场耦合的方式就不错,但是在于研究者太少,所以这个也被林锦麒抛弃了。毕竟他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支持更多的电器,所以他不会选一条曲高和寡的道路。剩下的最后一个无线充电方式就是电磁共振方式,而这个方式的有点非常多,而且特别适合商业化。例如:电磁感应的无线充电设备可以一台对多台,只要大家的设备可以匹配就可以充电;而且这种充电设备的最远充电距离可以到数米,基本上可以满足家庭用户的使用。唯一的麻烦就是这种充电方式的能耗太大,大约会有40%左右的电能给白白浪费掉。

    “我们采用的方式是电磁感应方式,但是我们对目前的技术进行了一次提升。”林锦麒在讲台上展示了一个PPT,上面列举和对比了许多数据。

    “首先,我们提高了电能传送的效率。目前通用的标准能耗是在40%到60%之间,而我们已经将能耗压到了5%之下,并且还能进一步压缩。其次,我们将电能传送最长距离从5米提升到了20米;同时如果使用我们的工业版无线充电技术,最长距离可以达到50米左右。最后,我们将无线充电的电磁辐射降低到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