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十九章 收棉花 (第2/4页)
个勉强保本。利润不高,商人自然就渐渐不愿意带了。 原始的棉花,大唐的汉人根本不会处理。 别说可以棉花被,弹棉花被也是要技术的,不是随便往被套里塞棉花就可以了。所以单纯的带棉花过来又有什么用?没有买方市场啊! 但现在鄮县就不一样了,去年跨年那时,林婉婉就从现代弄了改良版的黄道婆纺织机一整套、轧棉的搅车一整套,对于棉花的去籽、纺线再织成布都有着巨大作用。 当初黄道婆带着技术回到乌泥泾,几年时间,“教他姓妇,不少倦,未几,被更乌泾,名天下,仰食者千余家”,可谓功德无量,是华夏纺织业的织女星、先棉神。 林婉婉如果也有黄道婆这样的高尚情cao,免费教授鄮县所有的农妇,那她应该就能取代黄道婆,成为华夏的“织女星”。 黄道婆功绩那么大,得到了名流千古的待遇,民间的声望极高,死后受万民敬仰,可是活着时,朝廷对她并没有什么表示啊! 林婉婉不仅想要身后名,她还要生前利的。 她是个俗人,不是圣人,首先想到的是跟自己休戚相关的同姓女。先把自己家族的贫给扶起来了,再去惠及天下吧! 农村的百姓家里,可以说家家都有织布机。黄道婆当初带回来的纺织机不是纯粹的创造,而是改良,林婉婉拿到大唐的自然也是一样。 这些纺织的、去籽的机器,族里的三叔公早就接到林婉婉的秘密单子,依葫芦画瓢做了很多架了,就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