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7章 (第1/3页)
【在这里主播插播一下,何福最后的下场。他虽然最后是投靠了燕王朱棣,但何福这个人其实是很古怪又死倔的,在永乐年间的时候经常得罪人,还是一大把一大把地得罪,自然他最后也就落得个丢官弃爵的结果。】 朱元璋哼了一声,“果然如此。” 朱棣:……没道理啊,咱可最喜欢有能耐的将士了,咋这……? 【另外,虽然到此刻,我们还没将靖难之役全部讲完,但讲到现在我们都大概有个粗略的判断。纵观整个靖难之役中,朝廷军这边的将领自从李景隆被调走后,基本是完全是靠何福撑起来的。 德州兵团的盛庸很大程度上是蹭了何福的光的,我们完全可以回顾一下,每一次燕王朱棣偷袭朝廷军后军时,只有何福时时预防着,可见他对燕王朱棣本人的行军策略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东昌之战,燕军几乎是唯一一次的大敗也是出自何福之手。 而何福还未来到德州兵团的时候,盛庸和李景隆已经被白沟河那一次袭击后军,袭击到直接反败为胜,可是李景隆和盛庸经受了这么惨重的失败后,下一次依旧雷打不动地被突袭后军。 这一幕,是直到何福来了才有所改善的。 靖难之役中,若说哪一位统帅能够勉强被称为朱棣的“克星”的话,那非何福莫属了。当然我这里只是说勉强啊,就是矮子里非要挑一个高的的意思,可是吧……若说朝廷的其他将领,在行军打仗上是矮子的话,其实也不太合理。 只是因为他们生在了人才辈出的大明初期,所以才在对比之下显得不够出色,然而这些人单拎出去一个,在明末都能完爆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其他主将了,放到其他时期,也绝对是一方倚重的猛将。】 “强国出猛将,这个道理咱老朱懂。”朱元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