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_癸字卷第二百四十九节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癸字卷第二百四十九节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第1/5页)

    在米脂的视察取得了圆满成功之后,冯紫英还不放心,又去了绥德继续察看在绥德的收获情况。

    绥德种植时间比米脂略晚十日左右,但规模更大,种植面积达到了八百亩左右,同样也是分成四类地区,选了七个点作为试验。

    情况大同小异,最高亩产达到了二千二百斤,最低一千一百斤左右,平均产量也达到了一千六百斤,相当可喜。

    冯紫英之前还有不太放心吴德贵这个知州,认为对方不够重视,现在看来这个看上去如老农一般的家伙,对农务这一块还相当精通,甚至亲自参与土豆的种植、育肥和采收,而且还就土豆种植过程要求相关人员作了详细的注解日记,这一点让冯紫英尤为满意。

    八百亩土豆种植算下来土豆产量就是一百三十万斤左右了,这已经不能算是一个小数目了,如果按照当前粟米价格来计算,哪怕是三斤土豆换一斤粟米,这都是一个了不得数字。

    现在整个延安府粟米价格大概在五两二钱左右每石,再按照每石一百二十斤来计算,大概每斤粟米价格在四分四左右每斤,按照三斤土豆换一斤粟米来计算,绥德州的收获的这批土豆可以换来四十万斤粟米,也就是三千五百石粟米,这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而且从官府赈济的角度来看,如果除开储存的优势外,粟米甚至还不及土豆划算一个流民两斤土豆就能让他们熬过一天,而且食用通过蒸煮烤都更方便。

    唯一有点儿问题的就是土豆的储存问题,但是在当下即将入冬的情况下,通过地窖窖藏最长可以达到三个月时间以上,这一点冯紫英是知晓的,尤其是在陕北这个地方,冬春气温较低所以储藏较长时间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夏秋气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