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风歌_第204章 商君之法易诟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4章 商君之法易诟病 (第1/4页)

    医者,救死扶伤,功德无量。

    但是在古代,地位却很低。

    甚至一些名医早已名扬四海,还常常发出“意常自悔”的感叹。

    古时以三教九流划分等级。

    士农工商属于上九流。

    医者和算命先生、琴棋画人,归于中九流。

    但是医者的社会地位,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改变的。

    在上古时期,医者的地位并不低,甚至还仅次于部落的首领。

    上古的先民发明一些动物受伤之后,会啃食一些植物来疗伤。

    于是,便有了神农尝百草,岐伯著内经。

    那时,人们把不能辨别原因的病痛,归结于“神”的旨意。

    巫医一方面担当“神”的代言人,一方面担当为病患治疗的角色。

    由于先民对自然的认知有限,医术也伴随着迷信的色彩,且传统医学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

    因此,医者的地位在西汉之前还不算是最低的。

    但随着礼崩乐坏,医者的地位开始逐渐下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士农工商的四民之序初步建立。

    医术降为工,归入方技,渐受轻视。

    生活在东汉时期的华佗,虽已成名医,却仍为从医而未能入仕,遗憾不已。爱阅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唐朝时,医者仍被视为贱业。

    韩愈诗中有言: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但孙思邈还是顶着社会轻视医术的风气下,苦心编著了《千金方》。

    然而在宋朝,医学却一度迎来黄金时代。

    到了宋朝时期,有了范仲淹那句“此生不为良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