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鳞开_五九一 牒书走报州与县(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五九一 牒书走报州与县(4) (第1/5页)

    如果将大明的主力部队加起来,正兵与辅兵总共有十一万人。这对于一个一亿五千万人口的泱泱大国而言,万分之七的征召率,恐怕是历朝历代以来人数最少的军队。然而这支军队爆发出来的战斗力,却是令人侧目。

    除了火器、制度、纪律等诸多因素,朱慈烺在这支部队身上投入的真金白银也是历朝历代不曾有过的。

    “崇祯二十一年军费开支一千七百七十八万两,合人均军费一百六十一两。”崇祯读着新近的整理出来的财报的,双手发颤。这等于自己国库一年收入的总和,而现在只是养兵的开销。当然,当初他当国的时候,财政收入主要支出也只有军费一项。更准确地说,每年都要花将近一千万两养辽镇之兵,用来防备东虏。

    “父皇,这个数字看似高,细细分析就知道并不高。”朱慈烺道:“将士的军饷其实不高,但训练消耗、武器装备、军装更换、日常饮食,驻地修建……这些林林总总的开销都加上去,我大明的将士还是很艰苦的。”

    崇祯将信将疑。他对军中的确不甚了解,但要说这样还算艰苦,他是绝对不信的。不过当年他大把大把的辽饷花出去,结果却是东虏入关,自己连南幸的护卫都没有。儿子却用这些银子把人心聚了起来,光复失地,颇有些战无不胜的味道。

    “文教一项,一年开支六百二十五万两?这钱是怎么用的?”崇祯继续读着,心中发虚。

    “这也是省了又省,而且江南一带多兴私学,真是为朝廷省了许多银子。”朱慈烺道:

    “学生读书哪里要得那么多银子?”崇祯道:“不就是请个先生的事么?”

    “父皇,许多人家视子弟为劳力,若是让孩子读书,家里就少个人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