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北宋大法官 第453节 (第4/5页)
。” “你不是。” “……?” 晏几道困惑地看着张斐。 张斐道:“故事不是文章,旁白不是诗词,最好是用通俗的语句来写。” 晏几道问道:“为何?” 许遵父女也不明所以地看着张斐。 张斐解释道:“其实方才我岳父大人已经点出问题所在。” 许遵急得指着张斐道:“你小子可别瞎说。” 这种事文人可是很计较的,要是传出许遵批评晏殊的词,晏门中人可能就会上门讨教讨教。 张斐道:“岳父大人勿怪,我的意思,方才岳父大人也被晏先生的词深深吸引。” 许芷倩插嘴道:“那是因为晏先生的词写得非常好。” “可这是谁得诗词集?”张斐问道。 许芷倩道:“晏公的。” “就是这么个道理。” 张斐道:“这诗词集缺乏层次感,晏先生的词和文章写得太好,以至于没有突出晏公的诗词文章。” 晏几道忙道:“三郎此言差矣,我的诗词文章岂能遮盖住父亲的光芒。” “相近也不行。” 张斐道:“这是个人的诗词集,整个核心就是晏公,故此一定要突出晏公的才华、性格、经历和理想。而晏先生的诗词文章,实在是太具有个人风格,这反而会令读者无法完全沉醉于晏公的才华之中。 晏先生可以写一些词,但只能用于点缀,而不能成为内容的主题。 到时我印刷的时候,也会给予丰富的层次感,比如说,晏公的诗词,我会有比较细的字体,而旁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