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61章 推波助澜 (第1/9页)
事实上,孙权“满朝文武,不如一校事”的感叹,未免有些过于武断。 吴国的大臣,未必没有人想过向蜀国借粮渡过难关。 只是吴国与季汉之间的交易,从官方方面来说,是由校事府主导,而民间方面,则是由荆州世家占主导。 偏偏在建业的朝堂上,这两者都有些尴尬。 校事府自不必说。 荆州出身的重臣,也不是说没有。 比如说潘浚,又比如说诸葛瑾。 可是就算潘浚在世时,他与诸葛瑾也都是一直领兵在外,少有回到建业。 再加上大汉丞相诸葛亮的缘故,诸葛瑾一直很注意避嫌。 毕竟吴国袭取荆州,可不算什么光彩的事,偏偏季汉上层,又有不少荆州人士。 就算是汉吴联盟,但这些有家不能回的荆州派,对吴国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心态,那还真不好说。 所以诸葛瑾以大将军、左都护的身份坐守荆州,看似风光,实则在很多时候,不得不小心行事。 诸葛亮去世后,诸葛瑾在季汉的影响力,以及对季汉内部消息的打探,还真不如校事府方便。 而且就算是诸葛瑾能打探到季汉的实际粮价,他也同样没有足够的把握,能从季汉寻得门路买到粮食。 在这个事情上,注定是掌握着与季汉物资交流渠道的校事府占了上风。 吕壹春风得意地从宫里出来,并没有回到校事府。 而是拐了一個弯,来到驿馆旁边的一家小院里。 小院里的人看到吕壹的模样,似是早有所料,笑道: “吕中书此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