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国重器 (第1/6页)
“围海造田,是指用土石、建筑垃圾、工程组件,将陆地、岛屿,甚至岛礁,沿边缘填埋成新的陆地。 向大海要地是华夏的传统,上古传说就有‘精卫填海’的故事,根据记载早在两千年前华夏先民就已经大范围进行沿海开发,沿海地区人口逐渐增长,土地不够了,就去围海造地。 新华夏立国后,沿海各地累计围海造地600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半盘山市的国土面积。 进入新世纪,沪市、鲁省等4个省市都有新的造地计划。 沪市下个月准备投资1亿元,造地4万亩,主要办法是在长江口筑坝,呈“V”字型,能够圈围长江下泻的泥沙,同时利用潮涨潮落,还能留住潮水带来的泥沙。 鲁省填海造地的主要范围在常岛县,这个县位于渤海与黄海之间,国土以岛屿为主,岛陆面积只有56平方公里,人均耕地仅0.1亩。 这个县近几年都在‘向大海要土地’,今年准备启动‘新大陆’工程,采取‘粘土打墙、滩涂推移、垃圾回填’的办法,选择适宜的近海浅滩用粘土碎石筑起围挡,用各种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进行回填,一期工程造地2000亩年内完成,新造的陆地将用于建设海产品市场。” 在辽省省政府的一处报告厅里,华夏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王东亮正在做《盘山市围海造地暨20万吨级深水大港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王东亮继续说:“盘山市堆填码头围海造地的位置,在大辽河与双台子河交汇的地方,那里的泥沙随着河水不断淤积,形成了大片浅滩,涨潮时平均水深2米,适合围海造地。 盘山港二期的选址在一期前出两公里的位置,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