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_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 (第6/7页)

识的淡薄,并不是先祖遗传的。中国人对“文明”的概括比西方要早得多,作为古典语汇的“文明”,其内涵也非常地逼近当代理念。已知的古典文献表明,“文明”一词的最早出典,是与。

    在中,有“濬哲文明,温恭允塞”的概括。古文献家对这句话的解释是:“经纬天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云:“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另外,的说明辞又云:“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对于古典“文明”的含义,唐代学者孔颖达的具体说明是:“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顾名思义,文明者,文章之光明也。这就是说,阳气升腾,万物生长,天下有了“文章”,就会一片光明;文明者,文章之光明也。

    那么,“文章”是什么呢?它为什么能给天下以光明呢?春秋战国时期的三种文献,给我们呈现了那个时代所说的文章的含义:其一,说,文章是礼乐法度;其二,说,文章是车服旌旗;其三,说,文章是花草与织物的灿烂文采。

    显然,在我们的原典时代,文章是社会秩序,是生活状态,是人与天地自然和谐相处所生发的灿烂华彩。用今人听得明白的语言来表述古典文献中的“文明”内涵,那就是:依据天地运行而创造的生存状态、普遍基本的社会制度,以及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华彩。也即经纬天地、照临四方的文章之光明,就是文明。

    这种古老而深邃的智慧理解,不能不使我们发出由衷的惊叹!

    四

    人类社会究竟创造了多少种文明?目前尚无确切计数。

    关于世界文明史的基本理念,当代有三种主要的说法。

    其一,英国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