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0章 潘兆业的刀工 (第1/4页)
有人可能不知道刘世忠和韩德宝这两位师傅发迹的文楼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众所周知,淮安是淮扬菜的发源地之一。 那淮安为什么能和扬州一样成为淮扬菜的发源地? 因为明清两朝,淮安和扬州两座城市都是大运河沿岸的重要城市,扬州是淮盐发解的中转站,而淮安则是南方漕粮进京的重要节点。 在淮安,明清两朝为了漕运,专门在淮安设立了漕运总督衙门和盐运使衙门。 而盐运使衙门就驻于淮安河下古镇,主管盐政,并分巡各盐场。 沿海各地所产淮盐,全部运到淮安城郊的河下,经检验抽税后再分运各地销售。 从此河下为淮安重要的商埠。 商业发达自然促进了当地的消费。 更何况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盐商。 因此,前清道光年间文楼应运而生。 文楼兴办之初,开清茶馆,卖小点,经营涨蛋、卤rou、煮干丝等,味满楚城。 后来,由店东陈海仙改良汤包的做法,又引入淮扬一代的菜品,渐渐兴盛。 到如今,文楼以汤包、长鱼宴、钦工rou圆和大煮干丝出名。 而刘世忠和韩德宝正是尤擅大煮干丝这道菜。 虽然大煮干丝和烫干丝的做法天差地别,并且一道是汤菜一道是凉菜。 但一般擅长大煮干丝的淮扬菜师傅,烫干丝自然不会拉胯。 二厨韩德宝自出师以来,一直跟随师傅做他的二厨。 刘世忠年纪大了,一般负责团队的管理和菜品的统筹拟定,而韩德宝才是这些年刘世忠团队真正的掌勺人。 比赛刚开始就进入了胶着的状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