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知县 (第3/7页)
我为人仁义嘛,呵呵。” “是,是,仁义好,仁义好。”周士相不好对人家的名字说什么,只能点头随口附和几句。 那为首汉子却是在旁笑道:“周兄弟,宋先生为人可不仅是仁义,也不仅是会些医术,识些字,你可知道,我们宋先生可是做过知县老爷的,有大本事咧。” “噢?” 有秀才功名的身体前主人梦寐以求之事便是将来能科举及弟,做个一县父母官,可惜这举人也没法考,做知县便只能是梦里的事。一听眼前这宋襄公竟然做过知县,周士相不禁肃然起敬,刮目相看。 哪知那汉子不说还好,一说做知县的事,宋先生的脸就变得通红,在那搓着手吞吞吐吐道:“什么知县老爷,周兄弟莫听胡大瞎嚷嚷,我可没做过知县,没做过...” “哎,不对啊,怎么就没做过呢?”那为首汉子听了宋襄公的话,却是不依了,“你明明做过县老爷,为何在周兄弟面前就不承认了呢。” “胡老大,这事改日再说,改日再说,眼下还是先回寨子里吧。” 宋先生脸憋得通红,急忙就要岔开这事,可胡老大却没意识到他是真不愿提这事,不顾宋先生频频示意的眼神,在那口沫横飞的就向周士相说起来宋先生当年是如何做的知县。 他不说还好,一说,周士相听得也是目瞪口呆。 ............ 原来这宋襄公本是河南南阳府人,崇祯年间的秀才,只因家徒四壁加上战乱频繁,使其无法安心苦读,这才止步于秀才,否则,定又是一个少年中举的佳谈,说不得还能中上一个进士。(这遭遇和周士相倒是蛮相似。) 那年,宋襄公眼见中举无望,而过境闯贼势大,为得前程,竟铤而走险投了闯贼。时为崇祯十五年,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