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幼子的从容人生_分卷阅读18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86 (第4/4页)

    对待父母官尚且如此,那对朱笔判他们功名的乡试主考官就更是了不得了,要不是有文会这个媒介,让他们自己首先决出个一二三来,就凭朝中派出的几位学政官,还真难有能镇住这批人的。

    都是天之骄子,无一不心高气傲,家中高官巨儒如云,他们除了自己能服谁,一个个的谁也不愿屈居人下!

    这可就苦了点榜的考官,有的年头要是英才里筛不出妖孽,他们选谁不选谁都会被喷。

    说到底,rou少僧多,科举这碗羹就这么多,总得有人喝不到嘴里去。

    而其他地方也各有各的考虑,反正考前想一点不让学子与考官接触,那是不可能的。

    估计朝廷也是觉得这律法有些“不近人情”,所以后来对文会这些事也就选择性视而不见,只要不碰上科举舞弊的大案,大家就糊弄糊弄过去了。

    赵秉安从京城出发之前便留意通政司的动静,那位文大人倒是沉稳的很,身上背着一道河北学政的缺还能迟迟不出发,任凭底下人诸般猜疑试探,他老人家就是岿然不动,赵秉安猜测此次最少得两个月,这位通政使才会从京城挪脚。

    其实要是赵秉安身处其境,说不得会和这位文大人做出同样的选择,不管此番赵苏两家在河北斗得天翻地覆,他自明哲保身即可。

    现如今永安侯府身上东宫的印迹太深了,文濂身为通政使最忌讳的就是有所偏向,他可以私底下给赵秉安放点水,这无伤大雅,但要是在外人面前表现出与赵秉安极亲密的样子,那估计他这个通政使就做不长久了。

    况且当初那件事赵秉安算是隔空狠抽了苏次辅一巴掌,现下文濂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