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六百九十七章:期刊杂志 (第1/4页)
“多少钱?” “单价两亿人民币一架。” “这是乌克兰航空公司传真过来,伊尔—76的详细资料。”邱艺将翻译成了中文的资料递给叶青。 两亿一架真的不贵,改进型伊尔—76,拥有最大六十五吨的载荷,比上一次巨兽工业租赁的波音767还要强上许多。但一架767的价格要六亿人民币。 这两架虽然产于02年,但根据照片和飞行小时来看,它们还远没有到达机体老化期。 要知道飞机不同于汽车,发动机并不能影响飞机寿命。一架飞机在服役期,要多次更换航发。按照平均六万飞行小时的机体寿命来看,这两架伊尔—76,只飞了三分之一的数据。 同时伊尔—76,还有波音系列无法比拟的通用性。 这种专为军事战略运输,随后因性能实在优异,而开发民用版本的运输机。哪怕是在劣质的野外硬土跑道上,也能咬牙降落。 当然,出色的性能背后,也有落后波音系列运输机的地方。 否则乌克兰再战乱,也舍不得卖两亿一架。 与波音最明显的落后技术第一在于经济性,伊尔—76拥有强悍的载重能力,但它的发动机技术落后,同等燃油情况下,自然是波音货机节油,并且发动机寿命比波音低了三分之一。 另外一个差距在于电子设备。 众所周知,俄系机械产品,不管军用民用,皮实耐用没得说,但电子技术落后更大。 举些简单例子,波音飞机标配自动飞行系统和自动导航系统,可以做到,从起飞到降落不需要人介入,飞行员最大的任务就是监视他们不要出错。 就算出错了,也有多套电子辅助设备来保驾护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