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15章 巧辩索土 (第1/5页)
燕京城头,茗儿俏生生地站在那儿,眺望着远方。 郎君的身影已经远去,地平线上已经看不到他的身影,可茗儿依旧伫立在那儿。 站在这儿,哪怕看不到人,只看到他行去的方向,自己的情感也有个寄托,思绪也能绵延得更长、更远……这几曰卿卿我我,他在身边时,只恨他太也黏人,简直叫人有些吃不消,可是郎君一旦远去,那颗心儿却空荡荡的好没着落。 夏浔离开燕京,赶回辽东去了。 辽东事态虽然已经得到了控制,可是具体的进展等着人快马送到燕京来,总有几天的延迟,不亲自去善后,夏浔放心不下,皇帝也放心不下。 夏浔的辽东三大策,出人意料地获得了皇帝的允许,他是带着新政回来的,此番回去,正好以此为契机,大施拳脚,进行改革。 要说得获通过是个意外,其实也不然。 先,夏浔所倡议的一切,其原有政策的弊端,朱棣并不是不知道,朱棣实际上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施行新政,革除弊端,夏浔的建议,可以说是与他不谋而合的。 再者,这场暴乱所凸显出来的问题,与夏浔质问满朝文武的三句话相印证,让朱棣的改革之心更加炽热起来。朱棣本就是一个强势的天子,他不怕出问题,怕的是没有办法去解决问题,夏浔所言目前看来与辽东出现的问题并不冲突,而且理由充份,很可能是解决辽东困局的良策。只在辽东一地施行新政,真要出了乱子,也在他的可控范围之内,他也需要一个试点。 第三就是,雒佥、丘福等人此前对夏浔的暗捧暗杀,以及其后在政见上表现出来的异口同声的反对,提高了朱棣心中的警觉,一旦让他察觉某些人在结党,在公报私仇,这些人说的话在他心中的份量自然大打折扣,他会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