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特战兵王_第845章 遗书留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45章 遗书留下 (第1/5页)

    民国时代,中国的文盲率奇高,超过九成的老百姓都不识字。

    换句话说,当时中国的四亿五千万人口中,识字的人口还不足五千万人,受过高等教育的那就更是凤毛麟角。

    大梅山军分区虽然开办了大量的识字班,但是由于战斗任务相当繁重,各主力团及各直属营的官兵很少有空余时间用于学习,所以只有极少数官兵能写会读,大多数官兵都是目不识丁的文盲。

    所以,指望警备三营的官兵自己写遗书,明显是不现实的。

    冷铁锋找了十几个念过初小的战士充当写手,然后将警备三营的四百多名官兵分成十几个小组,每个写手负责一个小组。

    冷铁锋也亲自充当写手,替三十多个战士写遗书。

    三十几名战士排好队,依次上前口述遗书内容,冷铁锋则负责把他们口述的遗书给写下来,然后转交给政治部的保卫干事保管好。

    如果战后这些战士幸存下来,遗书将还给他们,如果他们不幸战死了,这份遗书就会由政治部的人转交给他们的亲人,一并转交给他们亲人的,还有阵亡抚恤金,限于条件,抚恤金的数量不多,但总也是军分区的心意。

    冷铁锋不可能认得警备团的每一名官兵,所以还得自报姓名。

    第一个士兵上前,显得有些紧张,颤声说:“我我不知道说些啥。”

    “不用紧张。”冷铁锋便和声说,“就当是聊家常,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我……”那个士兵张了张嘴,却还是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只是将一张黑脸憋得通红。

    冷铁锋便说:“你叫什么名字?”

    那士兵答道:“我叫潘柏山,梅县潘家村人。”

    冷铁锋又问:“潘柏山是吧,你家里还有什么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