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94章 国内食用油怎样被外资控制的 (第1/4页)
周六休市,本应放假的周末,叶小刚通知农作物期货cao盘手来公司开会。 朱丽娟吩咐邓菲给每人分发一份调研报告后示意打开 :“现今食用油市场需要先了解几个名字:中粮(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的几个阶段,嘉里粮油,新加坡威尔玛,ADM,嘉吉公司,邦吉公司。南海油脂,北海油脂,东海油脂。 中粮集团是中国粮食进出口的官方代表,最初的发展靠的是计划经济所赋予的特权。中国油脂行业的发展和逐步与国际接轨要从曹万通掌门的时代说起。随着中国的改革,中国的油脂行业也需要深化,满足老百姓更多的食用油需求。借助外资成了一条捷径。中粮在80年代中期开始与嘉里集团接触,并在80年代末与嘉里集团在香港合资成立鹏利公司(其中嘉里51%,中粮49%)。由鹏利公司与中粮在国内合资(鹏利80%,中粮20%)建立南海油脂工业赤湾有限公司,从资本结构上中粮控股。南海油脂仅仅是一个精炼厂,投资规模小,在深圳蛇口保税区内以精炼进口大豆毛油为主。 但南海油脂赚到的钱却是投资的无数倍,或者说嘉里粮油通过这个厂赚到了大把的银子,途径是走私。 因为当时国内外油脂差价非常大,国内大概买到,3.5---4元每市斤,而国外当时的油脂价格大概在,4000元每吨,也就是2元左右每市斤。而棕榈油更是只有2000元不到每吨。南海油脂由于处在保税区内,其进口毛油精炼后如果在境内销售就必须补交高额的关税,而出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