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旧师_第665章 没有后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65章 没有后门 (第1/4页)

    眼前这幅赤壁图,为何叫《又赤壁图》呢?

    先上图!

    辛亥秋仇英实父制

    这是落款处,仇英留下的。

    当然,这幅画是赝品,是临摹者臆造的,不是真的仇英落款的。

    不过,这不重要,你若没看出这幅画的破绽,那这就是仇英的落款。

    辛亥秋,略微推算一下,就是嘉靖三十年。

    此时,正是仇英去世前一年。

    也就是说,这幅画是仇英晚期所作。

    而目前公开传世的三幅《赤壁图》都是仇英早中年之作。

    所以,这幅画叫《又赤壁图》,意思很明确。

    就是要臆造一种情景,仇英晚年再次提笔画他早年成名之作。

    再回到画本身,这幅画的确跟另外三幅《赤壁图》有区别。

    而且这种区别就是仇英早期和晚期绘画风格的区别。

    讲虚一点,就是相较早中期的另三幅画更加的具有宋人笔意,更加的空灵清逸。

    当然,这是主观的废话。

    而具体一点,务实一点,用我们做旧师的说法就是:

    早期的画以淡赭石打底,然後以色阶较浅的三绿、四绿罩染。

    晚期的画赭色底上敷染的多为厚重亮艳,色相较深的头青、头绿,富丽辉煌,极有装饰味。

    色相相比早期的小青绿山水略微深沉。

    当然了,这需要对仇英的画很熟,有研究,相比较才能看的出来。

    还有,眼前这幅画可不仅仅在风格上做了区别,其实连尺幅也是变化颇大的。

    其余三幅流传于世的画,最大的那幅不过一米多长,二十三公分宽。

    而眼前这幅,宽度依旧二十三公分左右。

    但是长度,加上天头、引首、拖尾等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