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177 技术问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77 技术问题 (第1/5页)

    当然要实现这一切也不容易,首当其冲就面临技术问题——这个年月虽然无线电报已经广泛应用,但是用无线电来传播声音还算是个全新的领域。不像几十年以后,广大民间无线电发烧友自己就能攒个电台,如今的无线电还属于只有少数人才能接触到的高科技领域。

    好在某仙人有聚宝盆,二十一世纪的纯数字电台买不起,但是几年之后诞生的二极管和三极管电台还是能负担的。不过真正制约某仙人的崇高理想的不是电台的问题。

    电台虽然不便宜,但咬咬牙也能凑出来,真正棘手的是推广问题。是的,以某仙人的能力自个弄个广播电台很简单,但是咱哥么不是超人,用人耳是接受不到无线电波的,你的电台再牛逼,没有收音机没有听众,有什么意义?

    别小看这个问题,21世纪的收音机不算什么事,不少同学的手机就有这个功能,但是在1917年,收音机这玩意还没有诞生,哪怕是再过十年二十年,收音机这玩意在富裕的欧洲、美国也算得上高档电器,不是人人都买得起的。至于传说中的和谐国,到了七十年代收音机都不算过时,算是三转一响的奢侈品。

    所以说李晓峰想在1917年的俄国普及收音机,就算只在彼得格勒普及收音机都有相当的难度。反正对于普遍挨饿的俄国老百姓来说,让他们勒紧裤腰带几个月甚至几年,去买一台娱乐消遣用品,恐怕是不现实的。

    更不现实的是,就算俄国的劳苦大众有这种消费的欲望,而李晓峰也没有生产收音机的技术,以他那点可怜的物理知识,最多也就是做矿石收音机的水平,嗯,耳机还得买现成的。

    基于这些客观的原因,李晓峰也就没有一开始就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