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54 争吵(上) (第1/8页)
能做的、能说的好话李晓峰已经全做了全说了,如果导师大人依然不动心,那么某仙人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了。如果这种最糟糕的情况出现了,那么李晓峰只能别无选择的取消同犹太人的合作。 好在某仙人的运气没有糟糕到这个地步,导师大人是迫切的想要改变当前内外交困的局面,如果能搞到粮食,导师大人恐怕是会不折手段的。 比如说在1918年的11月,随着石油、钢铁、煤炭,尤其是粮食的产地落入白军的掌控之中,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酷的经济危机。为了改变被动的局势,导师大人连战时共 产主 义这种大禁招都敢开。而现在跟犹太人合作远远还强于开这种大招,他为什么不同意呢? 列宁不可避免的心动了,如果像某人说的,只要支持犹太民族独立,那么就能获得经济上的援助,尼玛,这种好事儿为嘛不干!不就是民族独立吗?他奶奶地,沙俄解体之后,民族独立还少了,波兰人、芬兰人、以及后面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都表现出了分离主义倾向,再加上个犹太人也是虱子多了不怕咬。 不客气的说,如果同犹太人合作能够保全苏维埃政权,从俄国的土地上划一块出去让犹太人独立,列宁都能答应。说实话,此时此刻,列宁很想一口就答应下来,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家,一个高瞻远瞩的大导师,他不能随随便便的就下决定。 为什么呢?制约列宁立刻下决心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他是大导师,是党的领导核心不假。但是布尔什维克是集体领导,他不能乾纲独断,怎么也得听取一下政 治局其他同志的意见,哪怕不听取托洛茨基的意见,他也得内部开一个小会,问问斯维尔德洛夫和斯 大林的看法。这左膀右臂要是闹意见,事情就很麻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