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九九章 天下靡靡 小城大事(下) (第4/10页)
来。 这样的现象,集中在南北几块区域的范围内,北面以京兆府路、河东路——也就是后世陕西、山西等区域——最为严重,南面这样的问题则出现在荆湖一带,这边原本是产粮之地,但因为水旱问题的交叠,反倒引起了更大的恐慌,但暂时来说,饿死人的情况,还不如北面严重。 此时右相府还在尽量的调集着粮食,维持着赈灾基本口粮的发放。但是市面上粮价的增长只会愈来愈多的人加入灾民行列,如今为了保证北伐,武朝能拿出来的储粮有限,加上层层的贪墨分流,想要维持到明年青黄相接,基本不现实。 理论上来说,遇上这样的事情,朝廷能做的,是严格规范粮价,打杀一批官员,再打杀一批商人。但这一次,波及的范围太广,其中涉足的人,也实在太多。 大儒左端佑牵头的左家有涉足其中;以蔡京为首的蔡家势力,有参与其中;荆南一带的韩家,那是皇家姻亲,太后的亲属;河南府的齐家,世代的书香门第,家主齐砚更是当朝大儒,跟京城许多官员都有香火之情,与李纲、耿南仲交好,与西军种师道也相交莫逆。 这还只是随意调查就能看到的一些势力。事实上,盘根错杂的关系、利益的驱动,令得许多事情的解决并不是有决心就好的。哪怕是李纲点头、齐砚点头、甚至蔡京点头,打压粮价,低价粮一到市场上,就会像是进了沙地的水一样瞬间干涸。因为参与屯粮的,往往还不止这些大户,还包括每一个被恐慌笼罩的普通百姓。 基本上来说,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此时,每一次的人祸天灾,都是一次新的贵族发家和土地兼并的过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