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48节 (第1/7页)
括弧,大众也没给一汽、上汽多少技术。 外国车企躺着赚了几十年钱。 后来咱们痛定思痛,还是自己搞研发,才让国产车慢慢站了起来。 这是一段很多人忽视的历史,毕竟大部分人不可能去关注企业史或者商业史。 说回眼下,李谕知道日本早晚会去搞汽车和飞机产业,阻止不了,也没必要阻止,只要稍加干预就是。 二战前日本的汽车完全就是山寨,厚着脸皮硬抄欧美,拿它没辙。 飞机这方面,二战前小鬼子下的功夫比汽车多,重视程度也要高(原因又要牵扯到日本陆军和海军的马鹿之争)。 李谕能搞点小套路到时候坑小鬼子一下,而且还是高端坑。 李谕在国内的汽车和飞机产业,就比较正统,谁叫自己不缺专利,根本没必要玩损招,——话说以民国政府的水平,也很难通过政策大力保护本土企业,更别提挤走外资。 宋子文拿着一摞文件走进李谕的房间,对他说:“盛家答应了,会按照我们的要求提供钢材。” “辛苦。”李谕说。 宋子文喝了口水:“幸亏我在汉冶萍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混了个脸熟。” 实际上他因为“情伤”的缘故,并不想再去盛家;盛家最终也是看在李谕与盛宣怀的关系以及盛宣怀临终的嘱托才答应的。 李谕随口问道:“现在汉冶萍公司的效益怎么样?” 宋子文说:“非常不错,可惜盛家继承人太不当回事,也没有顾全大局的本事。” 李谕听后心中一惊,宋子文的口气中满是对盛家继承人盛恩颐的不屑,多年后,他说不定又会动了吞并汉冶萍公司的想法。 在李谕插手后,民国政府并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