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第64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43节 (第1/7页)

    凡事总需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穿透一百年,这些文字还字字如刀。

    紧接着鲁迅又写了《孔乙己》《药》等名篇。

    有意思的是,鲁迅还挺慎重,针对《药》这篇小说,他专门跑到北大,找到刚开完一场讲座的李谕询问:“痨病是不是真的无药可治?”

    李谕不太懂医学,但抗生素何等威名,所以自然知道在40年代链霉素出现之前,肺结核就是绝症。

    “如果得了痨病,的确无法治愈,”李谕坦诚说,“不过并非毫无办法。”

    “什么办法?”鲁迅问。

    李谕说:“我在法国的巴斯德研究所见到了两位研究员,正在研究针对肺痨的疫苗。”

    “就像治疗天花那样的种痘?”鲁迅问。

    他三岁就在家乡绍兴种了牛痘,在当时人痘普及的情形下,已经算相当先进。

    “差不多吧,这种疫苗可以有效防治常人染上痨病。”李谕说。

    鲁迅好歹是学过医的,很容易明白李谕所说。

    “这么好的东西,疏才兄的药厂有没有生产?”鲁迅立刻问。

    “肺结核的疫苗还在研究阶段,法国的情况你晓得,是战乱前线,很多科研项目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冲击。”李谕说。

    “太可惜了!”鲁迅握了握拳头。

    “再过六七年,他们就能成功,”李谕说,“到时我会第一时间引入国内。”

    鲁迅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