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第63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39节 (第1/7页)

    办完入学事项后,李谕随即找到了胡适。

    他正在准备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答辩。

    去年胡适已经通过了哲学与哲学史初试的笔试和口试,获得了博士候选人资格。这次答辩口试,主要是针对博士论文。

    按照要求,还须修改后上交一百册附本备档,才可参加博士头衔授予仪式。

    胡适的博士论文最终通过了,但他既未按需求修论文,也没交百本样册,因此博士授衔仪式一直拖到了1927年。还是在导师杜威本人的请求劝说和主持下,近乎赔礼道歉的情景中补办的。

    不过等几个月后胡适一回国,几乎所有人都以“胡博士”的头衔称呼他,胡适也就泰然受之。

    博士的名头此时在国内还是很响的,仅次于李谕的院士头衔。

    胡适想起了之前李谕写给他的信,即批评他在二十一条时期的不抵抗主义。

    “院士先生,”胡适解释说,“我只是认为当今时局更重要的是要有大学,而非海军、陆军。”

    “看来你还是坚持不抵抗,”李谕说,“你想想,如果没有国防,怎么能有一张安静的读书桌?这个世界不是讲道德的,你确实该看看我的博弈论,那里面虽然不谈善恶,但有抽丝剥茧后的人性。”

    “道义肯定存在,”胡适说,“我很想让大家清醒一些,认识到差距。我知道孔老夫子也赞成持戟卫社稷,可现在不是时候。”

    李谕说:“认识差距?你的那篇文章也不是这么说的,观点过于书卷气。算起来你出国时间不短了,国内的变化没有亲身体会,该回去看看了。”

    日本全面侵华后,胡适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