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25章变相的支持国内的科研事业 (第1/8页)
第925章 变相的支持国内的科研事业 汗,刚发现,前两章有一个细节出错了,第一个围海造田工程选址应该是在东海,而不是黄海。对此,骑兵深表歉意。 金刚硬钻具有良好的硬度和抗压性能,只要妥加利用,在辅佐以优秀的结构设计,是完全可以海平面下八千米以下深度的强大水压的,而选定在东海的那个第一个围海造田工程的地址,其还在大陆架之上,海水深度不超过两百米,金刚硬钻的抗压强度足以应付该处的水压了。 至于打桩的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华夏国内已经掌握了非常不错的在大陆架上建设海上石油开采平台的技术了,只要把这项技术稍微的改造一下,就可以做为围海造田工程的主要框架。 只要能够打桩成功,同时在海平面下能够隔离出来一个空间,那么就可以在此基础上,稳步的推进水下都市的建设。 由于是第一次建设水下都市,即便是刘士卿也有些底气不足,他决定把第一次的围海造田工程分成多期进行,第一期是试探性的,先在东海的大陆架上兴建一万平方米左右的超小型水下建筑,然后对其展开一定时间长短的观察,如果没有什么情况发生的话,就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展二期,三期……建设,直到把水下都市建设起来。 如果按照这个规划进行下去的话,第一个水下都市正式建设完毕,大概需要二十年左右的时间。不过第一期工程如果顺利的话,在两到三年的时间内,就可以见到成果了。那个时候,也将是银河互助共促会的会员单位确定自己花费一百亿华夏币购买百分之一股权的行为,到底是赔了还是赚了的时刻。 从科研的角度来讲,围海造田工程所包含的海上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