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六六章 心态的转变 (第1/6页)
阳奉阴违。 这个词在此时的苏联政府中,足以让一个高位者在瞬间成为一个囚犯。崔可夫不是朱可夫,后者是斯大林看重并一手提拔的军事奇才,而崔可夫不过是白俄罗斯小军区的司令,说白了,还是出使中国给予的福利。 他实在没有胆子冒犯斯大林的绝对权威。 无奈之下,一份足足五千多字的电报将他在中国的境遇,通过电台传给了苏联。 这份电文中不少都涉及中国两党都对苏联的干涉持有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并说明苏联在中国的军事顾问团并不能被中国军政要员信任,而中国国内的政府混乱,出面调停甚至连两国这种和平的局面都无法维持。 当然,中国不可能进攻苏联。 但是,国民政府会在第一时间倒向英美,随着苏联对华军事援助的结束,英美,尤其是美国对华军事援助的开始,大量的美式装备运抵缅甸。国民政府已经将外交重点从苏联转移到了美国。而美国的工业能力,是苏联的数倍,尤其是钢铁产量和石油,都是苏联无法比拟的,其军工能力超过德国,可以在短时间内瞬间释放产量。 在这个节骨眼上,国民政府绝对不会接受苏联单方面的调停。 不过崔可夫也表露了自己的看法,国共两党的矛盾或许还不足以让中国的抗战分裂,只能产生隔阂。 而隔阂自始自终都存在。 这份电报可谓重点明确,但无疑于说明苏联在外交上的失败,尤其是在远东的外交失败。 无异于是在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