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旧日之箓 第21节 (第5/7页)
王衍亲自指导。那是已经致仕二十多年的武举人,县里标准的人上人,自从回到青阳县后便一直在英略馆任教。 可以说英略馆里的上院生,才是真正考取武科的人,也是馆里老师最重视的学生。 像是王才良和楚齐光这样的,一开始就只能在外院习武。 平日里这英略馆每日卯时(早上五点)就开始讲解经义,一个时辰后开始练习武道,一直到申时(下午三点)结束一天的学习。 午食是在馆内解决,每日会有膳夫挑来,当然也可以自己携带。 ‘这英略馆每日的学习倒还安排得蛮紧的,还有分班制度,怕是不比专业运动员轻松了。’ 楚齐光正这么想着的时候,一进入文昌阁的讲堂里便学生们正在听台上的训导讲师讲解经籍。 一旁的宋奕轩对此已经习以为常,向台上的先生介绍了一下楚齐光和王才良,便让两人进去听讲,然后自己离开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存在武道、道术的关系,大汉王朝的文学、经义等内容在楚齐光看来,并没有地球那么丰富。 楚齐光心中想到:‘毕竟这世界有钱有权的人老了或者闲了,肯定都去研究武功道术,想着怎么多活几年了。研究各种哲学思想、政治体制的人肯定就没有地球上多。’ 像考武科的话就是学一本《礼学》,其中包含了礼法、审美、道德理论、古代先哲的政治和功利等思想,但一共也就两万多字。 武科考的经义便全在这两万多字之中,各种挑选、截取其中的话语再发散后编出问题来。 而大汉朝的武科都已经举行了两百多年,这么长的时间里这两万多字的《礼学》早就已经被考烂了,几乎每一个字都被一代代人反复琢磨,能考的问题也都总结了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