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244 章 治蝗疏 (第5/7页)
写行了吧。”这人真烦。 * 秋收和除蝗占据了整个八月和九月,等到奏折写完,送到京城,已是十月初。 今天,正好下了第一场小雪。 皇帝午觉醒来,抿口热茶,换上家常的衣袍,继续处理政务。 上午看的奏疏都是哭穷、哭灾的,搞得他心情很不好,坐下迟迟没有动作。石大伴察言观色,适时道:“陛下,谢郎的奏折到了。” “噢?”皇帝放下茶盏,“拿来朕看看。” 他知道身边人的精明,假如也是不好的消息,绝不敢此时提出来。这时说,必是有些不同。 石大伴递上奏折。 皇帝一拿就觉得不对:“这么沉?”展开一看,封皮里套了三份折子。 “什么事写这么多?”他哭笑不得,随手翻看第一本。 第一本是关于红薯的报告,内容并不长,简单回报今年推广红薯土豆的工作,以及它们的产量,受灾害(特指夏天少雨和秋天的小范围蝗灾)的影响小,所以虽然年景一般,收获也过得去。 得出结论,大同这边的土壤适合红薯和土豆的栽培,红薯比土豆更好一些,土豆个头比较小,但两者都是干粮类食物,能作干粮。 其中,红薯晒干后的红薯干,甜而有嚼劲,适合长期保存,既能当果干蜜饯,又是很好的军粮。土豆既能做菜,又能捣烂了当主食,饱腹感很强。 他亲自举例,说中午吃了一碗土豆泥,到下午也不觉得饥饿。 同时,土豆和红薯都能二次加工,做成粉条,大同的酒楼已经有人售卖,价格便宜,算是小麦和小米之外,新增添的食物种类。 明年还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