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44 章 做人难 (第5/6页)
说明了接下来的路线,说要去金陵再北上。 程丹若应:“知道了,多谢告知。” 谢玄英这才说,接下来一段时日她都要与他们师生一道,时间太长,恐为人说闲话,于她名声有碍。 所以,现下有三个法子:将她暂时托付于师兄林新,他携夫人上任,方便照顾女眷,等到时机合适,再送她进京;抑或是送她返回松江,等到陈家回京述职,再去陈府接她。 第三个办法,他没说,显然就是义女的名分。 程丹若的心情真是一言难尽。 她做了什么,居然就名声有碍了?既没有和男人私会,也没有落水被救,更没有和谁交换定情信物。 只不过被外人编排两句,就要想方设法避嫌? 古人的脑子都在想些什么? “我不明白。”她情真意切地求教,“谢公子,我做错了什么吗?” 其实,谢玄英也认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只要行的端坐的正,便无所谓外界非议。若是他,必然不屑于对人解释,也赞赏程丹若的骨气。 但世人多愚昧,众口铄金,三人成虎,需要性命去证明清白的人,还少吗? 他沉默片时,道:“程姑娘可知晓李祖师?” 程丹若摇摇头。 他便说了李悟之死。 程丹若恍然大悟,叹道:“老先生一片苦心,却叫我自以为是地辜负了。” 这话半真半假。 拒绝晏鸿之,理由多方面:首先,不过是话没说清楚,叫人家误会了,在她看来没必要认爹避嫌;其次,以她的身份认晏鸿之作“义父”,难免被说高攀。 而最重要的则是,认爹一事弊端不少,明面上身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