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 267 章 再升职 (第1/16页)
靖海侯听宣进宫,发现不止自己在,杨、曹二人均在,兼之太监说,陛下在看关于西北的奏折,心中便有了数。 但当他看见奏折的内容时,老谋深算如他,也难免惊喜交加。 惊是肯定吃惊的,喜却也难以抑制。 原因无他,谁让程丹若是谢家的儿媳呢。 靖海侯对儿媳的要求不高也不低,就两点:第一,作为媳妇,打理好后宅;第二,为自家带来一门强有力的姻亲。 前者如老大媳妇朱氏,她是老太太的族亲,娘家弱了些,父亲不过一个千户。但这么多年,老大常年在军营,她没有埋怨过什么,自己这房的事打理妥帖,他还是比较认可的。 后者则如老二媳妇刘氏,刘巡抚蒸蒸日上,明年大概就能调任回京城,届时不管是都察院还是别处,都是大大的门路。老四媳妇魏氏也一样,刑部的关系是细水长流的,早晚用得上。 程氏出身太低,若不是能和子真先生有父女之名,他是不会点头的。进门后,她循规蹈矩,就慢慢上升到了类似朱氏的期许。 当然了,靖海侯也偶有遗憾,以三郎的样貌,原可以再说一个更强力的亲家。 比如两广总督张文华。 可惜,这门亲事被昌平侯说走了。 但等到程氏随老三上任,事情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羊毛织衣这么大的功劳与好处,就落在谢家头上。这不只是银子的事儿,更重要的是名望。 说白了,亲家再强劲,也是亲家,有自己的亲儿子,也未必只有一个女婿。 但儿媳就不一样了。 进谢家门,就是谢家的人,好处实实在在落到自家门庭。因此,自去年开始,靖海侯心里的第一儿媳,就已经是程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