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217 章 秋日游 (第3/7页)
大概就是米汤混合其他淀粉类的水,放入菌落,培养一段时间。 等到霉菌茁壮生长,再用一个漏斗垫上棉花,当做过滤的器皿,倒入长有霉菌的培养 液,得到1-5号滤液。 接着,在滤液中倒入菜籽油,搅拌,使其分为三层:水溶性物质、不溶性物质、脂溶性物质。 用自制的不大灵光的分液漏斗,分离出原液(也就是底部水的部分)。 倒入碳粉吸收液体。 理论上,此时的炭会吸收青霉素,所以,将其装入干净的器皿,以蒸馏水洗涤杂质。 洗完,再以醋水洗一遍。 醋水完了是碱水。 用漏斗过滤一遍,最终得到的液体就是成品。可以按照大蒜素时的办法,培养细菌菌落,进行药敏试验,从抑菌效果判断是否成功。 当然了,抑菌不代表提取的真的就是青霉素,也可能是展青霉素…… 等到动物实验的时候,可能直接会把动物给毒死(剂量够的话)。 但判断是药还是毒,得有个前提。 首先,要成功提取出原液吧? 这一步就完全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第一次实验,5个样品全倒在了最后的清洗上。 根本没有液体出来。 因为用的不是玻璃管,而是瓷,完全看不见里面到底是什么问题,不知道是堵住了,还是碳放得太多,吸干了水分。 程丹若倒推了一遍,猜测是前期没有过滤干净,于是第二回,她不再用棉花,而是试了几种宣纸。 众所周知,好的宣纸都非常贵……青霉素还没出世,成本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