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229 章 小人物 (第3/6页)
己的。” 于美娘担忧道:“那离边境太近了,会不会……” “你可知道现在的大同知府是谁?靖海侯家的公子!”彭万年啧啧称奇,“你不认得,我在惠元寺可没少听过他,圣人跟前的红人,要是真有危险,还能让他去那里当官?现在鞑靼和咱们停战了,还做生意呢。” 于美娘似懂非懂,但十分担心:“他会不会认出我们?” “怎么会?”彭万年浑不在意的说,“我知道那些贵人们,他们最多只记得身边伺候的,我这样的人,就算在他们身边路过上百次,他们也不会记得。” 顿了一顿,又笑,“再说,大同这么大,哪有这么巧遇见了?” 于美娘这才安心,同意去山西。 二月底,启程出发,一路走一路打听,听说了不少新鲜事。 于美娘最在意的莫过于羊毛衣:“等安顿下来,我也去弄些毛线织,给石头挣点束脩。” 石头脑袋圆圆的,闻言懂事地说:“娘,我不读书,我跟爹种地。” “傻儿子。”彭万年摸着他圆滚滚的脑袋,“你要读书认字,这样才有出息。” 他们夫妻在此达成共识,便有意打听大同府什么地方的义学比较好。 彭万年舍了一rou包子给路边的货郎,他就好心提点:“大同的义学不多,一般不收流民,不过嘛……” 他看着高壮的彭万年,认为应该多多交好,便说:“我给你指条明路,我大姐嫁到了小河村,他们那儿有个义学,不收束脩,是小河村的人就能念,是知府夫人出钱开的。” 彭万年心头一动,又塞过去半包腊rou:“兄弟,能仔细说说不?” “嘿,上路。”货郎抓块腊rou塞进嘴里,咀嚼片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