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141 章 新内阁 (第5/6页)
相打,时候一起打夏朝,什么时候他们统一,汉人麻烦就大了。 西南少数民族依旧自治,偶尔叛『乱』,琼州外国人打打杀杀,东北是女真、高丽时不时出事,东南沿海倭寇、海盗猖獗。 皇帝上位十九年,从一个什么都不懂藩王子弟,变成大权在握帝王。 磕磕碰碰执政生涯,他犯过错,做对过,慢慢懂得了一个道理: 我强敌弱,我弱敌强。 君王强势,臣子就会臣服,国家强盛,周围敌人才不敢『乱』。 靖海侯谢云已经死了十八年。 昌平侯已经五十多岁。 他需要新将领,新血『液』,新强兵。 然了,计划是计划,募兵不可能一下子取代卫所。 皇帝深思熟虑后,认为北地不能『乱』,没必要大。为寒『露』之变后,已经梳理过一回,军费勉强到位(特指发到士兵手里),将领可靠。 改革可以,没十足把握,改什么都不能改北边。 西南呢,不能『乱』,万一触碰到什么敏感神经,让某些族以为要拿他们开刀就弄巧成拙了。 所以,拿倭寇开刀就很合适了。 东南沿海,从广州到浙江、江苏,再到山东,海防线这么长,大家都想要钱要人。消息传出去,奏疏一本接一本,都是哭穷喊爹。 照理说,这事和谢玄英毫无关系,他太年轻了,又没任何正式地方军职,可耐不住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皇帝要改革军制。 地利:他人在山东,正和倭寇干架。 人和:干赢了。 -- 消息传到光明殿那天,好巧,又是程丹若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