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妻薄情_第 41 章 续残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41 章 续残肢 (第4/7页)

一个好处——对器械的要求不高。

    不需要电子设备,简单的手术器械已经打造出来,缝合线也能寻到代替品。

    江南一带,纺织业发达,能买到各种不同的线,而女红好的绣娘,能徒手分出比头发丝还细的线。wap..OrG

    缝合同样。

    缝合细小的血管需要显微镜,古代肯定没有,但此时的许多绣品,栩栩如生,纤毫毕现,不比缝合血管来得容易。绣娘的眼睛就是这么锻炼出来的,也是这么瞎的。

    程丹若自幼年起,便与针线打交道,又知道保养,眼神还过得去。

    至于麻药,古代其实不缺,外敷与内服皆有。

    最重要的是,外科手术的基础——解剖学知识,完完整整在程丹若的脑中。

    这里有一个奇妙的巧合。

    现在是泰平十七年,也是公元1558年,十五年前,即1543年,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解剖学教授,安德烈亚斯·维萨留斯出版了《人体结构》,奠定了解剖学的基础。

    程丹若这辈子,就出生在1543年,同一年,哥白尼逝世。

    换言之,1557年动一场手术,并没有那么超前和不可思议。

    程丹若觉得可以一。反正截肢的风险同样不小,也可能因失血过多或感染而死。

    短暂地放松了眼睛和脖子,她又投入到缝合中。

    一针一线,烛光摇曳,照亮方寸之地。

    偶尔的,她抬头看一眼钱明。

    他不止伤口处敷了麻药,为保持不动,还另外含了洋金花镇静止痛,故意识有些不清醒。可中药麻醉的效果比不上真正的麻醉剂,时不时总会抽痛,导致手臂牵动,影响缝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