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长子 第96节 (第4/6页)
刻,亦何益哉?鏊今日讲学,乃是针砭时弊,是为救世也,何言非行?然……如若真有圣上降旨,鏊愿领一知县,俯首农桑,耕读致远。” “这个王鏊,明明知道殿下在的。” “无妨。”朱厚照知道王鏊的意思,这是羡慕起杨廷和去当知府了,他每日却只能在这里当个教书先生。 经世致用的思想他接受的程度越深,越是会产生去实际干点儿活的念头。 但现在讲学才刚开始,怎么能让他去别处? 尤其这是思想作风的转变是慢之又慢,需要潜移默化,朱厚照便更不能让他走了。 这场讲学听到后半段的时候,太子失去了兴趣,准备启程回宫。 与此同时的西北,为防止鞑靼占据贺兰山,招引其余部族寇边,王越从甘肃转到宁夏镇,开始居中调兵遣将,并计划分三路进兵。 从广宁卫调过来的指挥同知杨尚义是王越在东宫向朱厚照推荐过的人。 王越将他遣为前锋,领八百人前探、寻边。 杨尚义身高八尺,喜爱用一把大刀,如今不过二十一岁的年纪,他得祖父向友人推荐,便是因为在自家兄弟之中最为勇武。 就是这西北光秃秃的山和风沙让出身广宁卫的他有些不适应,一阵风来时,吹得他都睁不开眼睛。 “将军,看那边!好像是鞑靼的骑兵!” 杨尚义嘴唇很薄,他抬眼向士兵指着的方向望过去,前面一处山腰之上,果然有一个一个的鞑靼士兵出现。 阳光下,山腰上,人越来越多。 杨尚义的身旁,有个比他年轻得多的副将心中一慌,“且走!” “慢!”杨将军一把大刀挡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