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17章 战术闪避 (第1/4页)
赵祯不止一次在私底下问过赵玉卿,让她在府里的时候,要多多观察,看一念和二念可有与他相似之处。 可惜…… 两个男孩儿想必都像了娘,无法从面相上断定是赵祯的孩子。 做meimei的最是了解哥哥的心思,眼下,赵祯认和不认都不容易。 狠心不认吧,没有承继,这可能就是他唯一的血脉了,何其忍心?认下来吧,即便没有朝臣和祖制的障碍,在无法核实的情况下,又如何敢轻易认祖归宗,让大宋江山旁落? 丢不下又拿不起,正是赵祯对孩子的心态。 两个孩子处境尴尬,可但凡他们有一点不乖,赵玉卿也不会这么唏嘘难过。 然而,他们实在太乖。一念是个近乎完美的小孩,寻不到一点错处,书也读得极好,二念虽是皮了些,但刚直善良,也是不可多得…… 赵玉卿甚至偷偷想过,要是一念姓赵,可以堂堂正正唤赵祯一声父皇,可以敕封皇太子,将来执掌大宋江山,依他展现出来的品性,长大了定是个好皇帝,那是祖宗之福啊! 眼下的大宋朝堂,正为立嗣的事争执不下。 就在昨年,太常博士张述上书,要求官家从宗族近亲中遴选出有才德的贤良子弟,封官职掌,以安抚朝廷内外。 立嗣宜早不宜迟. 尽管朝臣们心里头中意的皇嗣人选不同,但无论如何也一定要选一个,却是朝中大臣的共识。 谏官们三不五时就会写个扎子给赵祯,要求一番。 但这个张述却上疏了七次,一次比一次说得直白,激烈。 他表示天有不测风云,皇嗣不定,必将遗留祸端,引万代不幸。这个张述甚至把赵祯突然亡故,被后宫或者宦官把持朝政,借愚昧昏懦或孩童孺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