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七零娇知青 第115节 (第4/6页)
老同志了吧? 顾莞宁挠头,她的年龄不大,更是没什么身份。但是当初为了让自己显得稳重些,在给报社和书刊写信的时候把用词模糊了下,这下闹出笑话了。 接着往下看,主编说她寄来的两份稿子非常优秀,一份是外文直译稿,一份是意译稿,直译稿最后一页标注注释,这样十分便于审核和校对查看。 说起来顾莞宁没做过这样的工作,翻译嘛,就寄个翻译稿不就得了?但是她记得外公和大舅偶尔会额外寄一份稿,寄的是什么她倒不清楚,于是就把最开始那份稿子给整理一下塞了进去,至于方便书刊编辑工作一事完全是歪打正着。 既然这样没什么问题,那以后就都如此。 信后面还说,文学社长期征集插画稿,像类似这次画稿质量的稿子他们几乎必收。如果质量能一直保持下去,稿费十分可观,且会持续高涨。 这个工作可以。 这封信后那一厚沓,大部分是文学社决定近期要征集的小说和诗歌,不用顾莞宁再费心去四处搜寻。 最后一页是文学社急需插画稿的篇目,在市图书馆能找到。 在顾莞宁看信的时候,程砚洲默默数清了这份稿费,并安静在一旁等着。 三篇文章都是短篇小说,分别是三千字、五千字、五千字,由于质量尚可但是新人,文学社给出了千字九毛的稿费标准。 这样算下来就是十一块七毛。 三张画稿同样是八毛一张,一共两块四。 这两份稿费加起来都抵得上一个普通工人半个月的工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