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6章 心都黑了 (第5/7页)
刊。 林为民手中的这份《文艺报》刚刚上市,林为民在年前应《文艺报》的约稿所撰写的那篇文章正刊登在这一期的“讨论会”栏目上——《我们的文学创作需要百花齐放》。 文章中,林为民首先是阐述如今国内文学创作大环境形成的历史原因以及现今的潮流,而后又谈到了《当代》作为国内一线文学杂志对这些现象、潮流的看法以及对应的动作,最后则是高屋建瓴的倡议各大文学报刊应该敞开怀抱,海纳百川。 文章之中,还拿出《当代》今年第一期刊物来现身说法,这样说虽然有自吹自擂的嫌疑,但第一期所取得的成绩和引发的反响放在那里,别人即便想反驳也反驳不了。 荣世辉也是刚看完《文艺报》,用调侃的语气说道:“为民这下子可出风头喽!” 柳荫道:“出风头是肯定的,挨骂也是肯定的。” 说着,她幸灾乐祸的笑了起来。 如果用后世的角度和观点来看林为民在《文艺报》上刊发的这篇文章,怎么看都是正确无比的。 但放在83年这个节点,却不尽然。 前些年的风波过后,国内的舆论风气和创作风向看似走向了开放和包容,但实际上历史的垃圾不是那么轻易就可以扫干净的。 陆遥的《惊心动魄的一幕》在质量过关的前提下,为什么投了好几家刊物都无法发表? 徐敬亚为朦胧诗张目的《崛起的诗群》发表后为什么饱受批评,最后甚至在几年后还要在《人民日报》发文进行自我批评。 以于华等为首的年轻作者所创作的极具先锋色彩的作品,为什么在拿到某些编辑那里时,得到的评价会是“不是”这样的评价,这样的评价甚至比“狗屎”还要过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