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粉夜蝶_分卷阅读17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76 (第4/4页)

学附近,中日双方爆发了更为直接的射击事件,中日两军当然立刻进入阵地待命;在当天的下午四时左右,日本陆战队司令部,挂出了日军作战的战旗指令,于是停在黄埔江与长江水域的日本舰队,立刻万炮齐发地射击中国军队阵地与上海市区,中国军队立刻加以反击,于是中日在上海的军事冲突,就于八月十三日,在上海市街头正式开战。)

    ------------------------作者胡乱说些相关历史的分界线-----------------------

    关于1937年的南京和庚子国变的北京:

    1937年年底的南京,日军入侵之前,南京城中等以上的人家,尤其是有钱人家,但有法子的,几乎全跑了。留在城内五十万南京居民,几乎都是没法跑路的平民。火车票一票难求,莫说车厢内,就是车顶甚至车底都“塞满”人。民国时期的难民火车,车顶上坐满人,车底某“横梁”之间都趴着人。经常有人熟睡或解手之际,从车顶或车底滚落车轮下……至于小孩子身轻,身处呼啸的火车车顶,风大或脚滑就落车下,从此 生死不明,彻底和父母家人失散的例子也不少。

    然而八一三事变后,确实有小部分上海人为逃难,往当时的国民政府所在的首都——南京跑的,潜意识里认为首都总能安全些。当然到冬天,南京大屠杀后,魏特琳日记里就记载有在她庇护下的金陵女子大学的女难民们,很多人商量着设法逃到上海。

    以及,如今“南京大屠杀”,时时被提及。但相比之下,同样的首都大屠杀,清末庚子国变的“北京大屠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