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25 (第4/4页)
组长叮嘱一番便走了。余念把分发下来的图纸看了一遍,开始制作避障系统。 避障,就是测量无人机到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并及时作出相关反应。而距离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超声波测距,红外激光,双目视觉,电子地图。平时最常用的是超声波测距,它成本低,技术相对也比较成熟,不过在飞行速度过快或者飞行过高时,超声波传感器便开始失效。 普及较广的还有红外和激光,不过它也有弊端,成本过高,抗干扰能力比较差。 双目视觉是一些高端无人机首选的避障技术。它如人的眼睛,不仅能在障碍物位置移动的同时,能快速计算出障碍物的距离,还能获得障碍物的深度图像。 简单的避障是无人机遇到障碍物前,停止移动,与障碍物保持一定的距离。 稍加难度的,就是绕过障碍物。而更显高端的就是场景的建模和路径的搜索。 国内对无人机避障技术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因为避障功能的实现又会牵扯到机子的其他功能,所以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必须保证机子飞行的稳定,那就难多了。 所以,要实现这些功能,还挺麻烦。 余念决定用复合避障传感器的方式对避障系统进行测试,简单来说就是双目视觉和超声波传感器双管齐下。双目视觉弱的地方,用超声波弥补,而超声波感知不到的地方,双目视觉来“看”。两者相辅相成。 测试传感器效果的那天,余念拿着机子去试飞室里进行实验。感知和躲避障碍物的能力都很显著。 最后余念测试它的路线飞行。她站在中间当障碍物,看它能不能绕过自己,从而实现指定路线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