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二十一章、火车交班遇玻璃大王 (第1/10页)
一天半的时间,南若玢在李腊梅住的那条胡同留下了一个传奇。 虽然进了八十年年代以后,海外亲戚回来走亲访友,送彩电冰箱、金银首饰的故事时有发生。 哪怕自己身边没有,嘴里也会有。 谁家多了一个海外富亲戚,在这个年头也不算什么新鲜事,除了惹人眼红,根本不具备广泛传播的价值。 这时候的很多倒爷,他们的起步资金就来源于海外亲戚。 只不过因为南若玢的年龄,才让人津津乐道,这段传奇传播的时间可能会更久点。 同时,南若玢也很让胡同里的人心疼。 八九岁已经是小大人,很懂事的例子,在这个年代不是没有,虽然说不上比比皆是,但是谈不上凤毛麟角。 早熟,往往伴随着不幸,小孩子变成熟基本都是被苦难给催熟的。 胡同里的人会想,究竟吃了多少苦,才能把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逼成现在的模样? 这是这个时代的符号,这个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 要是换到三十年后,那就得换成穿越、重生、切片,大部分人没经历过苦难,也无法理解苦难,那是一个吃一个月泡面就想跳楼的年代,那是一个个性年代。 七零晚、八零全、九零前,这横跨二十年生人,其中的绝大部分八岁到十三岁这五年,完全可以压缩和快进,除了吃饭、玩、多识几个生字,这五年对个人三观的建立贡献约等于无。 一个普通人三观的建立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学识、眼界、时间,他们需要时间去增长学识、拓宽眼界。 可如果一个人生活水平特别差或者条件异常之优异,那起决定性因素的时间,反而会变得次要。 一个每天从早忙到晚,勉强能让自己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